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喜迎二十大|英德:四通八达交通网,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喜迎二十大|英德:四通八达交通网,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年10月14日 13:29   浏览:429   来源:英德随时报


开栏语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英德市融媒体中心在“英德发布”、英德新闻综合频道、悦英德客户端策划推出“喜迎二十大”特别报道,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英德各行各业各领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重大变革、重点突破、重大成就,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和实践力量。今天(10月13日)刊发第十二期《英德:四通八达交通网,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从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到运输服务提档增效,从支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推动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如今的英德,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铺就了民生发展“快车道”



客货运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路网纵横交错不断优化、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交通人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气魄跨越山海,踔厉奋发、聚力攻坚、勇毅前行,英德交通运输越来越便民、安全、绿色、智慧,持续有力支撑了英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交通推进大发展

 英德交通呈现深刻变化



英德市委市政府绕大交通推进大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完善地方公路路网结构、提高地方公路通达深度、改进公路行车条件,交通便利优势更加凸显。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6534.2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0.37公里、国道235.076公里、省道552.277公里、县道389.971公里、乡道2412.862公里、村道2623.662公里,桥梁881座,共计3.686万延米,隧道6座,共计1335.2米,其中,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036.524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89公里



英德抢抓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多重机遇,主动向上争取项目,重点以国省干线、高速和主干道建设为主,打通对外开放大道;以县域之内的县乡道路建设为主,畅通内部通道;以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园区道路建设为主,串联发展小道,让产业发挥更大的效益。在对外交通大动脉建设上,英德境内形成了“两江两铁四高”的交通网络。2012年武广高铁英德站建成通车。现有京珠高速、乐广高速、汕昆高速、广连高速四条高速公路:2014年9月,乐广高速建成通车;2018年12月汕昆高速公路成功通车,打通英德东西快速大通道,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连高速公路英德段2021年底已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我市西南部外联能力;加上原有的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6国道等,汕昆高速、广连高速贯穿英德,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五纵快速交通干线。同时在市内路网“微循环”方面,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精心实施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县域内实现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力地拉动了建材、运输、商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沿线县(市)区人、物、信息、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带动产业的上下游链接。使得英德真正拥有了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区位优势,为优化英德营商环境提供了硬件基础。



一条条公路穿越于阡陌之中,串联起乡村的众多美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英德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发展成效最显著的“黄金十年”。从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近百万群众正乐享交通出行的乐趣,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正承载着百姓的希望,编织出广大群众新时代发展的小康梦、致富梦、幸福梦。

 

2022年6月16日,国道G358线英德市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正式动工兴建,该项目总投资14.5亿元,是英德市本级历史以来民生工程单体项目总投资之最。

 


我市以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持续推动运输服务提档升级。自2016年起,我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且逐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我市公交车共141台,目前共投入新能源纯电动车辆140台,占比99%。主城区的公交车已经基本更换为新能源车辆,更加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全市共有农村客运班车共254辆、农村客运班线共71条,23 个村以公交的方式开通了客车,187个村以定线班车的方式开通了客车,另有46个村以预约响应的方式开通客车,全市24个镇(街)256个建制村均实现了通客车工作。同时为推动英德市老年人、优抚对象优惠乘坐公共汽车政策更好的落实,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行使用清远市市民卡刷卡优惠乘坐公共汽车政策,使用“老人卡”、“优抚卡”刷卡可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出示“优抚卡”可半价乘坐我市其他公共汽车。2022年出台《英德市乡镇渡口渡船运行管理实施方案》,各渡口渡船都对过渡人员停止收费,开始全面实施义渡,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实事,切实打通人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保障群众出行。



此外,在提高交通服务能力上不断发力,推行交通“一卡通”在县城拓展,不断提升交通便利化智能化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水平,2021年底,已完成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坚持科技引领,推行“一网通办APP”及“电子证照”,推动运输服务走向信息化。聚焦高频异地办理事项,全力推进“跨省通办”工作。今年启用新的广东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服务平台以来,我市道路运输驾驶员“跨省通办”业务通过平台共受理506件,办结506件,办结率100%。


我市坚持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全力支撑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英德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制定并印发了《英德市全面推行“路长制”工作方案》、《英德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在全市境内普通公路已建立“路长制”体制机制,以进一步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建立健全管理养护可持续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16年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108.9公里;2017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37.16公里;2018年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项目建设和农村公路窄路面拓宽项目建设工程404.3公里;2019年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整治817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233.65公里、“畅返不畅”路段整治233.1公里、危桥改造项目1个。2020年,完成711.86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2021年完成212.893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沥青路、水泥路,串联了英德的绿水青山,助力人民奔向金山银山,为促进英德旅游产业发展、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粤北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作出了交通贡献。






大交通塑造大格局 

“交通强国”谋篇布局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英德市省道、县道国土空间规划》、《英德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对我市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和近期安排。



我市共有港口码头5个,均分布在北江两岸,拥有泊位数21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主要为煤炭制品、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散装水泥、包装水泥、水泥熟料、粮食等,船舶主要往来广州、东莞、江门、珠海等地,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近年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同时,2017年开始的北江千吨级航道扩能升级,将北江由原来的Ⅴ级航道(通行300吨级船舶)疏浚升级为Ⅲ级航道(通行1000吨级船舶),导致工矿企业的产品及原材料通过水路运输的意愿急剧增强,对建设港口码头需求迅速增长,清远港英德港区原规划的岸线资源已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北江经济带谋划建设,充分发挥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效能,清远、英德市政府多次调研英德港区码头现状和规划情况,目前清远市已成立清远市港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四项配套制度,同时制定方案针对港口岸线资源使用和现有码头历史遗留问题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促进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港口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充分利用北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深度谋划内河港口建设发展,对我省创建交通强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7月16日,清远市温文星市长一行前往望埠河头现场调研英德码头现状与规划情况。


2022年8月23日,林明晓市长带队调研我市港口建设情况。


北江千吨级航道扩能升级白石窑船闸工程于2015年12月开工,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55亿元,占总投资99.14%。主要包括新建二线船闸及重建一线船闸,其中二线船闸已于2019年10月31日通航,2019年11月初已开展拆除旧船闸、新建一线船闸的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北江英德段最大航运吨数将达3000吨,将有效缓解我市水路运输通航瓶颈,同时为北江流域乃至广东省经济提供大运量、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水运大通道,对英德及粤北山区的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大交通促进大融合 

助推英德高质量发展



英德积极探索船舶污染防治“北江模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调整运输结构。2019年9月我市已建成北江首家内河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处置站点,配置码头1座,30米趸船、15米水上操作平台、300总吨散货船各1艘,真空泵及管路、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储存罐等设备一批,开展船舶污染物常态化接收处置工作。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港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全面提升我市港航绿色发展水平。


2022年2月24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调研英德市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


我市目前有货运车辆1万多辆,年产水泥2000多万吨,是货物运输大县。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治超执法水平,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的规划部署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利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的科技手段进行治超执法,目前同心村、新建村、大站镇、更古村路段4个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已完工并验收投入使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对过往货运车辆具有全天候实时自动化监测功能,提高执法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2021年9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张杨彬深入高铁站开展国庆节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督导检查。


2022年4月26日下午,市委书记张杨彬带队检查高速出口疫情防控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深入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治理,持续强化监管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四”五期间,英德交通将积极主动全面融入,深入实施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交通辐射能力,强化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实施科技交通能力建设,推动交通融合发展,守牢绿色发展底线,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立体网络,全力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英德市交通运输局

编辑:邓锦炎

编审:万山河、侯灵


头条号
英德随时报
介绍
随时随地分享英德新闻!
推荐头条